行业动态-pg电子竞技平台

行业动态


07

2012-04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1月1日实施

近日,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简称《标准》)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查。该《标准》将作为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于11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  该《标准》将绿色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分别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方面进行评估,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级别,三星为最高级别。  《标准》定义的绿色建筑,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节能,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此次我省出台的评价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标准》编制组成员、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韦延年教授介绍,除六方面评估外,还融入更多的地方特色:因我省大部分地区夏热冬冷,居住建筑中很少采用集中空调或采暖系统,故采纳了“鼓励采用节能标识窗”、“鼓励建筑进行能效标识”等绿色建筑国标中没有的条款。对于甘孜、阿坝等阳光充裕的地区,则要求必须利用太阳能技术。  据了解,绿色建筑不仅节约能耗、保护生态环境,还能节省置业者的生活开支。以90平方米三居室为例,按4台空调配置,假设每年普通家庭使用空调的时间为冬夏各3个月,以每天平均使用空调8小时计算,3台空调1天消耗的电量大约为20度,1年空调费用约为1800元(按平均电价约为每度0.5元计算);而节能建筑使用送风系统,90平方米三居室则花费不到500元。  中水回收系统按70%的平均回收率、3口之家每月用水量10吨来计算,1年可省200元左右的水费,净化水系统则可省掉260元左右的桶装水费用。  “四川推广绿色建筑潜力巨大。”韦延年教授算了一笔账:以2010年我省城市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发展趋势计算,民用建筑若能达到绿色建筑节能标准,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节省2度电,每年全省可节约电能12.24亿度,减少91.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截至今年3月,四川省已有13个建筑成果申报成为国家级绿色建筑,总数居西部第一。

2012-04-07

05

2011-12

“微能技术”升级太阳能步入技术领跑时代

未来,太阳能的战争注定是巨头之战。尽管目前提到太阳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热水器,但太阳能光热的未来并不会止步于热水器,而是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利用之争,处于品牌领导地位的太阳能企业正在进行格局重构,试图完成从渠道创新到组织创新,从营销模式到技术升级的战略转型。  在太阳能行业,四季沐歌称得上是巨头企业的代表,2012四季沐歌“微能技术”升级战略勾绘了未来10年企业乃至整个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发展路径。  在国内,太阳能行业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黄金期,但在太阳能光热和光伏两大阵营,最大的赢家莫过于光热企业。光热市场是内生式增长,光伏市场却依赖于国外市场并受累于全球经济现状,尽管光伏企业享有更多的政策扶持,但“太阳能”的行业性的标签无疑已经被高速发展的光热企业摘得。  四季沐歌之所以摘得太阳能行业领军企业的标签,不仅仅是市场进攻的成果,而是对战略把控和战术的调整。在企业技术战略规划中,与其说四季沐歌是一个太阳行业领军者,不如说是太阳能行业大格局的构建者。2012“微能技术”升级战略的核心不仅仅是构筑行业内难以超越核心竞争壁垒,同时也代表了全球太阳能领域的“中国步伐”。  据了解,在太阳能中温领域,国内第一套太阳能空调系统在四季沐歌连云港基地建设调试;在高温热发电领域,四季沐歌在核心关键部件研发方面已在行业内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太阳能贮能方面,中国第一个太阳能蓄热项目已经在四季沐歌洛阳基地开工建设;在远程控制方面,全球首个物联网太阳能工程项目在无锡开工建设;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城市供热管网系统一体化建设方面,四季沐歌“城市热水银行”战略的全面启动,启动了四季沐歌从产品制造商到太阳能热能系统pg电子竞技平台的解决方案及一站式服务供应商的转型。  中国真空管之父、清华大学殷志强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美国太阳能协会霍特尔奖获得者、世界镀膜专家哈丁博士;制冷与低温工程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我国热管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上海工业大学庄骏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调制冷研究所袁卫星主任;教育部太阳能发电与制冷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研究室代彦军主任共同见证了四季沐歌“微能技术”升级战略的发布全过程。此外,他们还共同为四季沐歌“国家认可企业技术中心”揭牌,这也是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技术中心。殷志强教授对“微能技术”战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新战略的发布将引领中国太阳能行业进入新的技术拐点,带领中国太阳能行业跨入新的时代,这也是四季沐歌在中国太阳能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日前,四季沐歌,以“整体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摘取了2011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蓝天奖的桂冠。该奖项的获得将进一步有助于太阳能产品在与建筑一体化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四季沐歌品牌国际化的推广。随后,四季沐歌又获最佳技术商业应用奖,四季沐歌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以技术推动行业升级。在不断将技术实现商业应用中,四季沐歌希望提升全社会对于“绿色生活”的关注,深刻理解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意义。  此外,对于本年年会中这一战略发布会,四季沐歌相关领导却显得很低调,从更微观的角度对“微能技术”升级战略进行阐释,“微能,即节能。希望每一个微小的行为和创新带给世界巨大的成果,尽每个人的一份力,建设一个微能世界。”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太阳能行业所蕴含的巨大的爆发力。太阳能行业已进入技术领跑时代,“变革”才刚刚开始。

2011-12-05

03

2011-11

低碳经济 陶瓷建筑材料业任重道远

据悉前段时间,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了中国低碳建材发展路线图指南,以期引导全行业向低碳建材发展。其中涉及陶瓷方面的内容包括:加大窑炉改造力度,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及产能;推广使用清洁燃煤气化系统;鼓励使用宽体型压砖机、高压注浆机等各种节能设备及热能再利用系统;尝试使用纯低、高温余热发电技术;尝试使用工业废渣作为陶瓷原料;鼓励开发保温建筑陶瓷;大力支持节水卫生陶瓷产品开发。  面对低碳时代,陶瓷行业不仅责无旁贷,更应首当其冲。一方面源自陶瓷行业本身就是耗能大户,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另一方面陶瓷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也关系到是否节能减排、是否低碳,如瓷砖产品耗用大量原材料,卫浴产品的节水性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说,不管是陶瓷行业的发展,还是陶瓷产品的生产,都与低碳息息相关。  因此,从陶瓷产品的生产设备开始,就已经大兴低碳之风。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上,多家国内知名陶瓷机械企业纷纷推出全新低碳产品,为减少污染、提高效率、推进陶瓷低碳打下良好基础。有关人士称,陶瓷行业70%的污染出现在生产过程,提高燃料利用率成为一个亟需攻克的瓶颈。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陶瓷企业也迫于环保压力而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建陶企业开始推进瓷砖轻薄化,卫浴企业则大力发展低于国标用水量的各种节水卫浴产品。可见,面对节能减排的环保压力和低碳标准的发展需求,陶瓷企业必须全力应对。  据报道称,在问责制的利剑之下,继佛山、淄博这两大瓷区首先遭遇政府的环保重拳之后,法库、云南等陶瓷产区的当地政府也在勒令陶瓷企业整改升级,甚至开始驱逐低端产品。广西北流市出台陶瓷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安排专项节能减排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鼓励陶瓷企业进行煤改气、煤改油、煤改电的窑炉改造项目补助。而不久前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曝光的四川眉山市丹棱县陶瓷企业“燃煤量惊人,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说到底,陶瓷行业发展低碳,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困难重重。这既是一个认知的问题,只有全国陶瓷行业中人从意识到行动全体总动员,把发展低碳提高到关系行业、企业发展的高度,才会为低碳的推行与发展奠定思想的坦途;还是一个涉及全行业的系统工程,从原料制备到陶瓷装备,从生产工艺到产品研发,只有全行业共同努力、目标同向,才会实现低碳陶瓷的大发展;更是一个关系行业发展、企业生存的生死攸关的“大考”。当前,国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国际市场也开始注重对低碳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对国内陶瓷企业来说,走低碳路线,进行低碳生产、开展低碳认证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近来国家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出口补贴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已经为陶瓷行业敲响了警钟。  面对低碳经济,陶瓷行业、企业必须抓紧行动,下定决心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低碳发展路线图,并锲而不舍地走下去,定会收获未来的艳阳天。

2011-11-03

02

2011-11

深圳: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新型处理设备成功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的开发建设每年至少要拆除3-4千万平方米的旧建筑,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其数量已达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这些建筑垃圾又未经任何处理,就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但长期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而且还耗用了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尘土飞扬,在堆放和填埋中,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刹,建筑垃圾中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会随着水循环被带入地下水和土地之中,这些又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已十分严重。  对建筑垃圾并非无计可施,若将其进行有效处理,多可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带来显着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是减少建筑垃圾的最好方式。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作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些国家,建筑垃圾是一种资源,造就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经高达95%。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到2020年预计将达50亿吨左右,如果能把这些建筑垃圾充分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可以创造上万亿元的价值。  事实证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是可行的。深圳市一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1000万吨,绝大部分都未经过处理。南方科技大学及深圳大学新校区前期拆迁工程中产生近10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按传统处理方式,这批建筑废弃物全部外运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大量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车辆还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循环经济产业政策。深圳市住建局、城管局、建筑工务署及南山区政府创新思路,招标引入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使用郑州中意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建筑垃圾破碎机就地转化,进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现场破碎,将建筑垃圾制成再生骨料、实心砖、空心砖、彩色荷兰砖、透水砖、广场砖、植草砖、路沿石等15类绿色再生建材产品,这些产品全部将回用于南科大、深大新校区的建设。  经有关专家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垃圾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可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可节省建筑废弃物外运及填埋的处置费用4000多万元;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移动破碎站在建筑垃圾处理中的应用,催生了建筑废弃物就地绿色消化、再生利用的项目,建筑废弃物转化率达到90%以上,它的成功运行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开创了新的模式。

2011-11-02

< 1...46...17 >
网站地图